坚持党的领导,聚力谋划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坚持用好“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平台,全面激发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学院党委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压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创新“线下+线上”“集中学习+个人学习+交流研讨”理论学习模式,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凝练学科优势,优化专业结构,突出科研特色,构建“教师教研优势突出,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聚焦学科建设,夯实专业发展
学院现有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门类,其中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云南省高原学科和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建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各1个,设有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农林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农业硕士(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领域)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经济学、经济与金融6个本科专业。经过专业优化调整、人才创新引进和精品课程建设,各专业在省教学评价中达到C或C+类,农林经济管理和经济学专业先后获批云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林经济管理成功获批省级一流学科“特色学科”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并获批云南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办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坚持人才优先,创新育人举措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化价值引领、数智赋能、校企联动、多元协同,瞄准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以党员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积极组建学生团队参赛拼搏,以赛代训,突出专业特长,提升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学生团队先后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2022年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银奖1项,取得阶段性突破。学院“经天团”团队的“基层党建+乡村振兴”课题入选共青团中央2022“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前十名,是云南省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团队。学院获得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3项,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项目6项,云南省导师团队建设项目2项,云南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多项教学成果获得校级表彰奖励。目前学院在校生2323人,其中本科生1914人,硕士生405人,博士研究生4人。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稳定增长,报考数量、第一志愿上线率不断提高,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学院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内培与外引科学融合,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5年来,学院支持8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引进优秀博士6名,柔性引进第二层次人才1名,2名教师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科研进展,拓展社会服务
学院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以科学研究激发动能,以技术革新拓展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5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等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2项,科研经费超过1600万元。在SSCI、SCI和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26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3项,获省领导批示的咨询报告和研究成果13项。学院持续强化科研特色和优势,在国家公园管理、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与区域发展、森林生态经济等研究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建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云南林业低碳经济研究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云南林业经济研究智库),以及其他研究机构4个,在农民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赋能科技振兴、服务地方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院师生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作为,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