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机械与交通学院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在抓制度、抓队伍、抓引领上精准发力,将促进中心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学习型党委计划》为主线带动《教育教学提升计划》《学科团队建设计划》《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计划》《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构建“一拖四”工作格局,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以党建引领赋能聚力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以一流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发挥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及时传达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确保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一拖四”党建工作品牌取得积极成果:学院党委2018年荣获云南省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2019年被确立为学校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2021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名党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学院3名教师党员荣获“扶贫工作先进队员”称号。2020年11月,省委教育工委选取我院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在云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教育教学提升计划》《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计划》为抓手,立足实践教学特色,发挥实践育人优势,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工科生创新技能培养过程之中,通过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匠心锻造和品格锤炼。
近年来,学院以智造文化节、工程制图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竞赛等8项赛事为依托,成立凌云车队、机械创新设计小组、机器人创新小组等学生创新项目设计小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互联网+大赛、智能汽车大赛、全国“挑战杯”等大赛中屡次获得好成绩。2016年成立凌云巴哈车队以来,在历届比赛中均获佳绩:获2017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襄阳站操控赛第一名,2017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襄阳站牵引赛第一名,2017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襄阳站季军,2017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年度二等奖,2018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襄阳站牵引赛第一名,2018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襄阳站三等奖,2019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长白山站牵引赛第二名,2019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年度二等奖,2021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襄阳站三等奖等奖项;“微型护林车—陪在护林员身边的那一天”项目获得云南省“互联网+”金奖;在“大族激光”杯第六届云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云南省选拔赛中获金奖、银奖多枚;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中获双S组一等奖1项,智能物流小车二等奖1项。2020年模拟求职大赛中,我院学生以分项及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生产技术类金奖,成为我校在该赛事组获得的首枚金奖;在第六届云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我院获得5项金奖、5项银奖、1项铜奖;在西南林业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小型五轴雕刻机”项目获得云南省级金奖,国家三等奖。
教学科研融合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反哺育人实践,鼓励老师开展科研活动,引导老师将科研活动与教学融合,搭建教学、竞赛、科研融合的育人实践平台。近年来,学院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升,引进博士2人,其中1名博士符合学校引进人才5层次要求。目前拥有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4人,“双师型”教师5人。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林业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三个实验中心。2名教师在学校举办的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
2021年学院获批“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建设。成功举办《先进激光表面加工与制造技术》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启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4个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顺利完成本科专业评价工作,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专业评价为C级。研究生规模和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推荐省级优秀论文3篇。发表高水平论文近50余篇,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C类(厅局级项目)面上课题3项;C类(厅局级项目)青年课题2项。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院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提升学院为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成为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云南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云南农业机械学会理事、云南省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昆明市仪器仪表协会理事、云南省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中,我院学生周伟俊作为骨干志愿者获得志愿者标兵称号,马连余、资红林获后勤保障优秀志愿者;2022年第六届南博会,学院李妃同学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2020年“机械云梦队”开展“三下乡”,并获评全国百强实践团队、全国优秀摄影团队、校级最佳团队,其中1人获评云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22年,机缘械逅队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TOP100”称号。疫情期间,学院组织200余名学生作为志愿者就近就便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85名抗疫志愿者受学校通报表扬,36人获评“新冠肺炎”防控优秀志愿者。机械与交通学院教工党支部与云南安瑞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签订联建共创协议,设立“安瑞奖学金”奖优助困,探索产教融合新途径,产学研融合取得新突破。2021年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名单3人;2021年“三区”科技人才认定名单4人。
国际办学进一步拓展
2018年,学院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以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基础,积极开拓办学资源,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设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专业并实现招生,现有规模283人,选聘外籍教师2名。在此基础上,申报并获得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得访问学者、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插班生的留学资助名额26人。2022年顺利完成申报教育部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项目评估工作,为后续开展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望未来,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胸怀“两个大局”,肩负“国之大者”,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持续聚焦、持续发力。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助力云南省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一流党建引领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