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立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主责主业,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党建促教学科研业务,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党员+”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三全育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本科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凝练“党员+宿舍”特色 营造宿舍文化
学生宿舍是“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宿舍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引导、调节、约束等功能。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党员+宿舍”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努力创建“环境整洁、人际和谐、学风浓厚、绿色低碳”的宿舍文化,每位教师党员结对联系一个新生宿舍,高年级学生党员联系本宿舍,把文化育人作为学生宿舍管理的目标,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让党旗在学生宿舍高高飘扬,“党员+宿舍”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学院教工党员每年走进学生宿舍150余人次,期间被学校评为学霸宿舍(宿舍全员考上研究生或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有20余间。
凝练“党员+专业”特色 建设一流专业
现有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植物保护等3个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5年来,抓住“双万计划”建设机遇,坚持以本为本,强化“党员+专业”,从课程、教师、教材、测试和就业等方面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本科教学和专业建设成效斐然。3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云南省2021年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保护三个本科专业均评定为B,2022年森林保护专业分别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本科专业增A计划,专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凝练“党员+科研”特色 科研反哺教学
坚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1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70%;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2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1人;拥有云南省各种人才称号教师26人。教师中党员人数占比达65%,充分发挥“党员+科研”党建作用。近5年来年均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余项;出版规划教材、专著49部;发表SCI论文207篇;持续开展“野保论坛”和“有害生物防治”等生保学术沙龙活动。3个本科专业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本科毕业论文科研项目支持率达95%以上,本科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凝练“党建+就业”特色 提升就业能力
着力打造“党建+就业”党建特色,发挥党员对学生就业指导作用,通过开展学风考风教育,强化课程思政等形式,激发学生知林、爱林,励志服务乡村振兴,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项目。2019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1项,实现学校在该项目零的突破。近3年分别获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金奖6项、银奖2项、铜奖8项。2022年本科专业学生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达49.7%,其中2018级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达61.8%,2019级植保班英语四级过级率达53.9%。近三年本科专业平均考研升学率为51.5%、58.8%、52.4%,考研升学率位居学校前列,平均就业率在85%以上。